古塑奕奕 千载神交——广西中医药大学校园文化雕塑概览
1.“张仲景”像
位于仙葫校区医圣广场中央。铜像为立姿像,张仲景头戴官帽,手执典籍,目视前方,衣髯飘飘,神态安详。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2.“壮族学子”雕塑
位于仙葫校区医圣广场旁、仲景大道与亲亲路交汇处。是一组具有壮族元素的青铜组雕,雕塑中一名头顶斜梳结鬟的壮族女生与汉族女生手持书本,相依而立。对面身着短领对襟上衣,束腰宽裤,头戴帽子的壮族男生,一手拿着摊开的书本,与两位女生一起学习。三人仿佛在讨论某个医学难题、某段中医经典。三位潜心向学、孜孜不倦的学子不仅体现了民族学子与汉族学子“一家亲”的祥和氛围,更与不远处的“继往圣”“横渠四句”等石刻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展现了桂中医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3.“呦呦鹿鸣”雕塑
位于仙葫校区阿平湖西侧草坪上。由三只麋鹿组成。雕塑展现的是麋鹿一家三口游走在如茵的草坪之中,树下萋萋芳草与呦呦鹿鸣相映成趣。
4.炎帝神农氏像
位于仙葫校区东南面。炎帝右手持灵芝,身披树叶端坐,目视前方,神态肃穆。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首领的尊称,号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炎帝种五谷,尝百草,为民找寻治病解毒良药,发现了具有攻毒祛病、养生保健作用的中药,世人尊炎帝为“农业之神”“医药之神”。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华人自称炎黄子孙,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5.“刮骨疗毒”雕塑
位于仙葫校区图书馆西侧菩提林内。刮骨疗毒出自《三国志》。铜像取材于小说《三国演义》,讲述了关羽在攻打樊城时,被一枝带毒的冷箭射中右臂,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神医华佗为他用刀刮骨去毒,帐里帐外的人都面色如土,而关羽仍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的故事,突出了关羽非同寻常的大丈夫气概,又赞颂了华佗的高明医术。
6.“岐黄论医”“杏坛讲学”大型浮雕
仙葫校区图书馆正门两侧的外墙上分别有岐黄论医、杏坛讲学大型石刻浮雕,浮雕高16.8米,宽5.5米,由花岗岩雕刻而成。“岐黄论医”讲述的是岐伯与黄帝讨论医学的情景。岐伯与黄帝二人合称“岐黄”,相传为医家之祖。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以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因而后世用即以“岐黄”代称《内经》,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更多的则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杏坛讲学”讲述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每日杏坛讲学、四方弟子云集的故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人,得意门生七十二人。杏坛讲学图绘孔子正面坐像,8名弟子分坐两侧聆听讲学图。
7.“游鹿”雕塑
位于仙葫校区图书馆东北侧草坪上。由一对铜铸麋鹿组成。鹿为传说故事中的“瑞兽”,中国民间有“逢鹿有禄”之说。
8.“诊脉”雕塑
位于仙葫校区图书馆西侧草坪上。这是一组互动铜雕,由身穿唐装的医者、手捧药壶的学童、诊台、圆凳组成。
9.“采药”雕塑
位于仙葫校区图书馆西侧木棉树下。这是一组互动铜雕,讲述的是爷爷牵着孙子的手上山采药的情境。
10.“扁鹊”雕塑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东南面。扁鹊,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11.“孙思邈”雕塑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西南面。铜像为立姿,孙思邈是唐代医学家,被后人尊为“药王”。孙思邈提倡并践行“大医精诚”,将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法改为按方剂主治及临床表现特点相结合的分类法,成为以方类证之指南,编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
12.“李时珍”雕塑
位于仙葫校区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内草坪上。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其著作《本草纲目》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13.“老子出关”雕塑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西侧。讲述的是春秋时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西出函谷关而著《道德经》的故事。骑在青牛背上的老子须眉皓素、长发飘逸,其手持竹简,既稳如山岳又身形缥缈,透着一股仙风道骨之气;前面的小童洋溢着笑容,肩挑一根木杖,挂着一只葫芦,兴致高昂。一老一少,惟妙惟肖、古朴隽朗,舒然淡然,超凡脱俗!且与雕塑旁的“玄同”石刻和谐统一,互相呼应。
14.“问道”雕塑
位于仙葫校区教学楼西侧。雕塑匠心独运地表现了老子、孔子两位中国先圣会晤的形象。“孔子问道于老子”的典故,《史记》《庄子》《吕氏春秋》《礼记》均有记载。《问道》主题雕塑重现了“孔子问道于老子”求知若渴,不懈追求的一幕。《问道》中的孔子打拱作揖,弥散着礼敬与谦和,展现出儒家仁礼、仁爱为本的道德追求;老子则造型奇崛,神采飘逸,体现出道家道法自然、虚怀若谷的希夷气象。《问道》雕塑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佐以周围绿竹猗猗,春阳朗照,化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礼用和贵的至高境界。
15.“论道”雕塑
位于仙葫校区尚中路与格物路交汇处。“论道”再现了远古时期黄帝轩辕氏与名医岐伯共论医道的场景,体现了岐黄二人对医道不懈的探寻和追求。在幽幽修竹之间,黄帝和岐伯二人坐一石台上,共论医道,两人对疾病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的原理设问作答。二人的讨论以问答形式形成了中医最早的古籍、中医四大经典之首的《黄帝内经》。后世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崇,称中医为“岐黄之术”,“岐黄之道”亦指对中医学术的最高追求。
16.“对话”雕塑
位于仙葫校区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前。“对话”雕塑别出心裁地展现了中国医圣张仲景、“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两位东西方医圣会晤的形象:张仲景束发冠笄,一袭曲裾宽袖深衣,长须随风微扬,痩矍笑目。左手握一竹简,右手微微弯曲,伸出两根手指似乎象征着阴阳二纲,松形鹤骨中透着淡然自信;希波克拉底则髯发卷曲,深目高鼻,体态健壮,斜挂在身上的长袍飘逸齐地,裸露的右肩肌肉线条有力而富有动感,一手托着羊皮书卷,一手微曲比出四指,仿佛意指四体液学说。
东西方医圣的对话,象征着东西方医学的光辉,昭示着广西中医药大学学人要传承与弘扬优秀医学文化基因,建设高校教育和传统医学教育的新高地。
17.“南丁格尔”像
位于仙葫校区自诚楼五楼护理学院。南丁格尔是近代护理学和护士教育创始人,“南丁格尔”也成为护士精神的代名词。
18.“老子”木雕
位于仙葫校区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门楼中厅。
19.“孔子”木雕
位于仙葫校区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门楼中厅。
20.“打球去”雕塑
位于仙葫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B座前。象征着大学生注重强身健体,朝气蓬勃的青春风采。
21.“李时珍”铜像
位于明秀校区时珍楼一楼中厅。
22.“李时珍”石雕
位于明秀校区药用植物园内,由白色花岗岩雕刻而成。
23.“华佗”铜像
位于明秀校区医学楼一楼中厅。
24.“无限”雕塑
位于明秀校区医学楼与学生宿舍之间,以抽象艺术表现形式,由太极拳及不断向上延伸的两极造型组成,展现了太极的神秘和刚柔之美,突出了太极精神内涵和无限性。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