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看待中国 教学方案设计
美国如何看待 中国 教学方案设计
学情分析 |
||
学习态度 |
通过前期调查,在所授课班级中近90%的同学对当前中美贸易战很感兴趣,认为了解中美关系很有必要。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够认真学习,也愿意认真听讲,但有个别同学会认为贸易战与自己的专业距离较大,学习热情不高。 |
|
知识结构 |
相关前期知识基础掌握情况:学生已先修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1》、正在修《中国近现代史》等相关课程,对政策的理解和当前形势的分析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另外在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大国关系进入深入调整阶段”等专题内容,了解了世界的变革带来了大国之间关系的变化,具备了学习中美关系的理论基础。 |
|
前期教学反思评价 |
在本节教学中,结合既往教学反馈,部分学生反映感觉“美国对中国的认识”不太熟悉。因此,在本节教学中需要引用一个比较形象生动案例或者比喻来形容中美二者间的关系来进行分析。同时,有同学对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不理解,本节列出美国主流的两种观点然后观点的反复性由学生分析出中美关系复杂的答案,并最终与本节主题如何处理二者关系联系起来。 |
|
教学预测 应对策略 |
依据前测调查结果反映出的问题结合以往教过的同类班级教学反思中总结出的问题,给出解决预案。 预测问题1:部分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主动性欠缺,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性强、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解决策略:在课堂活动中,通过提问、互动等环节,引入形象生动的比喻贯穿于授课之中并结合学生前期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并逐步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预测问题2:部分学生只了解美国对于中国视为竞争者或者对手的观点,对美国存在的中美可以合作的观点不熟悉。 解决策略:分析以往学习“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我国经济形势”等专题的情况,同时通过微助教平台问卷调查(上节课预留课后作业),教室讲授另外一个种观点,并将两种观点进行深入浅出的比喻为一对恋人,然后将这对恋人中观点的反复推出关系的复杂性。同时,课堂上有针对性对前测薄弱区域重点讲解。 |
|
教学目标 |
||
思政目标 |
拥有家国情怀,有大局观。 |
|
知识目标
|
能说出美国对中国认识存在的两种观点,即中美对抗不可避免和中美对抗可以避免。 |
|
能力目标 |
1、具备通过形象比喻来分析中美关系复杂性的能力。 2、能通过课堂互动,解释中国对美外交政策的原因。 |
|
情感目标 |
增强学生的大局意识,通过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从而引申到学生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真谛。 |
|
教学内容 |
||
1、 教学重点、难点 (1) 美国如何看待中美关系(难点) (2) 在美国对中国的认识下,中国该如何看待美国(重点、难点) 分析与对策:当前中美贸易战是热点,也是学生十分关注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美关系,同时正确处理这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难,学生通过网络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信息,如何区分归纳和总结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片、表格、提问与互动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多角度地启发学生,使之产生多方联想而有所感悟。授课过程中引入最新发展成果,跟踪前沿,激发兴趣,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课堂讨论等形式加深理解记忆。
2、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和网络信息已经了解中美贸易战的内容,如何将美国看待中国的两种观点让学生了解,理解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将知识系统化,具体化是本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分析与对策:本节课引入拳头游戏的形象比喻,并用两种对比强烈的观点以及运用友谊的的小船该如何行进等内容进行分析比较。针对内容抽象、枯燥,较难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综合运用图片、板书等媒体形式呈现重点内容,将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引导、深入浅出,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并保证授课时间,做到重点突出。
|
||
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 |
||
教学方法 |
1、 重点部分用课堂讲授法,具体用到以下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请问平时大家和朋友相处有什么原则?) 课堂提问法(前面了解了中国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知道了我们怎么看,那双方关系中不仅仅是我们如何做,对方的态度是不是也决定着关系的走向?) 比喻法(将中美关系比喻成两位友人关系的处理) 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美国两种观点谁占据上风?) 小结法(在本节讲解结束时) 课后布置学习任务(QQ或微信或微助教软件、问卷星发布) 2、 教学难点——课堂提问法、板书+PPT课件(图片、动画视频)的课堂讲授法讲述。 通过案例和比喻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看到美国存在的两种观点,一是中美对抗可以避免,二是中美对抗不可避免,通过取相比类分析出美国这些认识背后的原因,并通过两种观点在决策层上的时时更替,体现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
|
教学互动 |
1、 教学互动设计方案 课堂提问法: 请问你和朋友之间怎么相处的?如果他不信任你,怎么办? 通过同学间处理朋友的关系过渡到中美关系的处理上,让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学生更容易接受,增加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启发讨论法:如果朋友一时信任你,一时怀疑你,两者观点交替出现,你会如何做呢?是不是此刻的关系就会变得微妙和复杂呢?引导学生看到中美关系在美国认识上的举棋不定最终导致了其复杂性。 2、 教学互动的目的: 通过学习动力调查发现,现在学生上课专注性较差,偶有看手机、睡觉、聊天。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提问和问题讨论、手机微助教等方法能有效的改变这种现象,提高学习效果。 |
|
课件设计 |
1、 多媒体演示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 2、 课件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1)美国对中国认识的两种观点对比强烈,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结合图表、案例比喻加深理解; (2)字体、颜色与背景要存在一定反差,表达效果强,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 |
|
板书设计 |
在介绍美国对中国的两种主流观点时,我们采用板书来弥补多媒体课件案例与主要内容联系的不足。通过对比和背后的原因展现,也让学生看清楚了为什么说中美关系复杂。
|
|
教学测量和评价 |
||
学 习 效 果 评 价 |
1、针对各知识点、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关注度、参与度、评价贸易战下中国该如何做这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2、通过课堂提问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回答情况给予相应的评分。 3、通过前测与后测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4、考试方式:期末考试成绩:60%;形成性评价:40%; 形成性评价总分共100分,占总成绩40%,具体方式: ? 课堂提问回答情况(占比10%) 通过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分析解答,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 作业批阅(占比20%) 在每章结束后,给学生布置1-2个比较有难度的复习思考题,通过评价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解答,可以评价学生对于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的掌握情况。 ? 案例分析(占比30%) 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质量进行计分,借此掌握他们对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进而判断以往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授课方式、内容和进度。 ? 翻转课堂等(占比30%) 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案例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后(例如中国做法里华为的例子等)自行查阅文献资料,然后要求学生自行组织小组讨论,老师随堂指导和监督,而讨论时的表现和讨论后的总结材料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巩固基础知识点并学习相关的外围知识。 ? 学生自评与互评(占比10%) |
|
教 学 效 果 评 价 |
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为了客观地考察学生对课堂教学以及授课教师的客观评价,我院会委托班委在授课开始后的第2周、第4周和学期末采用匿名的方法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然后整理后回馈给教师,以利于教师发现存在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提高。 |
|
课后反思 |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问卷调查、自我评价等方式,从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反思,及时改进教学。 |
|
学习资源 |
||
推荐以下自主学习资源,供学生课后深入学习: 1、 参考书籍 《中美关系:故事和启示》 第九章 基辛格与中美关系 《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 第二部分 历史的教训 和第四部分 为什么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2、 参考期刊 [1]肖河.国际秩序互动视角下的中美关系[J]美国研究,2019,(2):107-129,7-8. [2]陈定定. 合作、冲突与过程建构主义——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10):59-74,,17-158. |
课堂教学安排与设计 |
|||
环节 |
教授内容 |
设计意图及表达 |
用时 |
导入 |
|
通过导入案例从而引出美国对中国的认识的主题 |
2分钟 |
教学 目标 |
? 思政目标 拥有家国情怀,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 知识目标 能说出美国对中国认识存在的两种观点,即中美对抗不可避免和中美对抗可以避免。 ? 能力目标 1、具备通过形象比喻来分析中美关系复杂性的能力。 2、能通过课堂互动,解释中国对美外交政策的原因。 ?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大局意识,通过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从而引申到学生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真谛。 |
使学生怀着明确的目标进行本堂课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表达方式: 精练的讲解+PPT展示 |
1分钟 |
前测 |
1、上节课我们介绍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请问大家美国也是这么想的吗?(上节课安排的任务,并已经在微助教平台进行了师生、生生互动)
|
通过提问法,了解学生对中美关系理论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 |
3分钟 |
教 学 过 程 |
教授内容、设计意图及表达 |
演示图片 |
|
? 美国战略重心移动(5分钟) 1、 美国战略重心移动(5分钟) 冷战时期在欧洲 上世纪末在中东 目前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 ? 为什么战略重心要移动?——美国如何认识中国(18分钟) 1、思考:我们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分钟) 2、思考:为什么美国不这样看待中国?(2分钟) 3、分析:修昔底德陷阱的存在(2分钟) 4、美国到底如何看待中国(10分钟) 两种观点:《大国政治的悲剧》与《On China》的对比 5、两种观点的反复是造成中美关系复杂性的主要原因之一。(2分钟) |
|
教 学 过 程 |
? 我们该如何看点美国(8分钟) 1、小调查:你如何看点美国?(2分钟) 2、美国衰落了吗?美国有问题吗?(2分钟) 3、我们如何看待中美关系(4分钟) |
|
|
环节 |
教授内容 |
设计意图及表达 |
用时 |
后 测 小 结
|
总结本堂课的讲授内容,回顾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请问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存在哪两种主要观点? |
课程的简要回顾,重新强调课程的知识点。 |
1分钟 |
学习资源介绍 |
通过资源介绍,提高自学能力 |
1分钟 |
|
课 后 作 业 |
请根据本节课内容,谈谈中美贸易战下,中国该如何做? |
此题具有一定现实性和拓展性,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深入思考后作答,并上交作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责任意识。 方式:个人提交 |
1分钟 |